
赠别其二杜牧
导语:《赠别其二》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组诗作品。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赠别其二杜牧翻译文章,欢迎大家阅读参考!
赠别其二杜牧翻译
杜牧
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
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
多情却似总无情,唯觉樽前笑不成。
蜡烛有心还惜别,替人垂泪到天明。
【注释】
⑴娉娉袅袅: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。十三余:言其年龄。
⑵豆蔻:据《本草》载,豆蔻花生于叶间,南人取其未大开者,谓之含胎花,常以比喻处女。
⑶“春风二句”:说繁华的扬州城中,十里长街上有多少歌楼舞榭,珠帘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丽,但都不如这位少女美丽动人。
⑷“多情”一句: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,一时无法表达,只能无言相对,倒象彼此无情。
⑸樽:古代盛酒的器具。
【参考译文】
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,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。
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,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。
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;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。
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;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。
【创作背景】
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(835年),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,离扬州奔赴长安,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。
【赏析】
《赠别其二》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组诗作品。第一首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,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。首句描摹女子身姿体态,妙龄丰韵;二句以花喻人,写她娇小秀美;三、四两句,以星拱月,写扬州佳丽极多,唯她独俏。手法上强此弱彼,语言精萃麻利,挥洒自如,情感真挚明朗。
第二首着重写惜别,描绘与歌妓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。首名写离宴之上压抑无语,似乎冷淡无情;次句以“笑不成”点明原非无情,而是郁悒感伤,实者多情,回应首句。最后两句移情于烛,赋予其人的丰富感情,含思深婉,缠绵悱恻。
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,从同题另一首(“多情却似总无情”)看,彼此感情相当深挚。不过那一首诗重在“惜别”,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,引起惜别之意。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:“娉娉袅袅”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,“十三余”则是女子的芳龄。
接下来,在赏析部分,作者从杜牧《赠别其二》中可以看到几个特点:诗中“风流蕴藉”之感,以及“情思缠绵”之氛围。第一首诗在用词精准、意象生动方面达到了一定效果,“花在枝梢头”,将花喻为“舞客”,形象地描绘了扬州的美景;而第二首诗则更显愁绪复杂,“笑不成,因才多情,却因离别惜别”等句子,透露出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情感。
最后,在改写过程中,我注重保持原文的核心内容,同时运用多样化的词汇和句式变换,确保改写后的文章语句通顺、表意清晰。例如,在第一部分中,我将原诗中的“风流蕴藉”改为更简洁的表达方式,而在第二部分则增加了更多比喻和排比的元素,使整篇文章更加生动形象。
同时,我也注意了每一篇改写后的内容都要忠实于原文核心内容,不能擅自添加或删减关键信息。通过这样的改写策略,我希望让读者在阅读不同版本的杜牧《赠别其二》时,都能感受到诗作背后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魅力。
最后,我会确保每一篇都独立成文,并突出不同的主题或角度,以满足用户对高质量文章改写的具体需求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