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绝句四首·其三》
山中一片寒风起,
冰封松柏常摇曳。
冰花纷纷白玉雕,
寒叶积雪绿篱青。
月落轻纱绕楼台,
银光点点映长桥。
飞天舞步凌霄放,
松柏挺立遮云远。
《绝句四首·其二》
寒来雪已先,
一岁重封冰。
白沙漫天飞,
琼玉满树开。
浮云飘雪起,
风雪遍山行。
孤烟独处空,
长歌冷雨回。
《绝句四首·其一》
雪落轻纱绕窗前,
孤舟远向寒江头。
冰花飞舞随云去,
松柏挺立映水痕。
其中一首:
《绝句四首·其三》 山中一片寒风起, 冰封松柏常摇曳。 冰花纷纷白玉雕, 寒叶积雪绿篱青。
此诗描绘了寒冷的冬天景象,通过“冰封松柏”、“冰花飞舞”等意象展现了雪景的纯洁与壮丽。后两句则以轻纱和雪景铺陈,形成一幅生动的冬季画卷。
诗句解析:
- “山中一片寒风起,冰封松柏常摇曳。”
-
描绘了寒冷的冬日,松柏被寒风吹得摇曳,增添了节日气氛。
-
“冰花纷纷白玉雕,寒叶积雪绿篱青。”
-
冰花在空中轻飘飘地舞动,象征着纯洁与美丽;积雪覆盖大地,绿树常青,构成一幅静谧的冬日画卷。
-
“月落轻纱绕楼台,银光点点映长桥。”
-
月光洒落在楼台上,宛如轻纱,映照在长桥上,增添了几分灵动和浪漫。
-
“飞天舞步凌霄放,松柏挺立遮云远。”
- 飞天舞动,飘飘上下空天,松柏依稀可见,遮掩了云雾与夜空,展现了冬日的辽阔与雄伟。
诗人的风格特点:
此诗以细腻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冬季的雪景和自然景象,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。通过对轻纱、玉雕、银光等意象的运用,营造出了一幅冬日静谧而壮丽的画卷。后两句的飞天舞步和松柏挺立,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与雄浑感,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特点。
诗意解析:
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冷冬日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。通过“冰封松柏”、“银光点点”等意象,将雪景比作轻纱和月落,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。同时,“飞天舞步”等动态描写,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,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力量。
以下是关于冬天的诗句及其背景:
表现冬天的诗句:
-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——柳宗元《江雪》
表达了冬天孤寂、寒冷的情景。 -
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
——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比喻说,山川循环看不到自己,雪中留下人影。 -
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。
——卢梅坡《雪梅其一》
对梅花的美言笑,表示雪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。 -
夜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
——刘长卿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表达冬天寒冷和白屋难以居住的现实。 -
孤帆直待冰山起。
——陈亮《八声甘州·记玉关踏雪事清游》
借此表达对未知的冰山期待,象征冬日无尽的希望。
描述冬天的诗句:
-
载取白云归去,问谁留楚佩,弄影中洲?折芦花赠远,零落一身秋。
——张炎《八声甘州·记玉关踏雪事清游》
借此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。 -
寒江雪后起冬云。
——李清照《好事近·风定落花深》
表达冬季寒冷的景象,云层笼罩。 -
孤峰冷落云天去,远树凄迷暮春收。
——李商隐《霜月》
通过描绘孤峰、远树等元素,表现冬日的寒冷与离散。 -
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
——李白《关山月》
表达对明月的描绘,暗示冬日的广阔与神秘。 -
青女素娥俱耐冷,月中霜里斗婵娟。
——《霜月》 (李商隐)
通过描写素娥和婵娟,表现冬日女子的美丽与寒冷相结合。 -
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钩。(唐·李贺)
——李贺《大漠沙如雪》
表达沙雪的美与自然景象的特点。 -
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
——王安石《梅花》
借此描述梅花在严寒中的傲然绽放。 -
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(陆游)
——陆游《冬夜读书示子聿》
指出文学创作与努力的重要性。 -
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。(毛泽东)
——毛泽东《沁园春雪》
表达对文人风格的不满和反思。 -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(林逋)
——林逋《山园小梅其一》
通过描写疏影、暗香等元素,表现冬日的宁静与飘逸感。 -
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。(陆游)
——陆游《卜算子咏梅》
对雪中的残雪和香气的比喻,表达一种无奈和感慨。 -
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(王安石)
——王安石《梅花》
表达对自身短暂寿命的遗憾与哀思。 -
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。(白居易)
——白居易《最爱东山晴后雪》
借此描绘冬日的宁静与独自饮酒的情景。 -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(孟浩然)
——孟浩然(注:该笔应为“苏”字,应为苏轼) 表达花落水干的景象,象征枯竭与结束。 -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(王冕)
——王冕《墨梅》
通过描写疏影和暗香,表现冬日的宁静与飘逸感。
总结:
这些诗句涵盖了从寒冷到宁静的冬夜景象,反映了自然、情感和文化的特点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